2022年9月27号下午,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承办、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评价分论坛”在北京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杨卫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教授出席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教授、黄海军教授、吕卫锋教授参加了会议。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永红教授和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肖曦教授主持。来自线上线下的52个高校代表和若干企业参加了会议。
论坛主席杨卫院士讲话
论坛第一阶段分别由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永红教授和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党委书记吴文生研究员四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
王孙禺教授从全球工程教育发展变革切入,介绍了工程师培养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国际工程联盟(IEA)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国际基准修订要点与工程职业胜任力建设,强调工程教育需为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结合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工程研究生培养案例,总结了国外工程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建议。吴小林教授做了题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与工程专业学位认证”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硕博士点改革的探索和工程硕士教育认证的实践,助力为工程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阐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方案——推动“项目+人才”合作模式,指出开展研究生层次的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马永红教授报告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时代内涵、实现路径与评价取向,针对中国语境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发展历程,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四个特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交叉融合、多元主体协同和动态创新链接),以及深度产教融合的超常路径设计和多元多维多主体的评价思想。吴文生研究员做了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及评价探索”的报告,介绍了中国航发航材院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实践中三个阶段的特色路径:选拔阶段突出企业参与、项目牵引及能力导向;培养阶段以产学融合,全面激励及需求导向为重点;就业阶段突出高质保障、全面培养和成功导向。
论坛第二阶段邀请了清华大学肖曦教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薄拯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某部副部长肖振研究员,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赵鸿铎教授,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杨院教授五位专家做主题报告。
肖曦教授聚焦“我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卓越工程师教育推进”,介绍了我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和改革发展需求,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的工程硕博士培养的特色和面临的挑战等。薄拯教授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能力素质标准”,探讨了卓越工程师能力素质培养的时代背景和制定依据,构建了卓越工程师能力素质培养的“榕树模型”和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肖振研究员做了题为“系统分析航天人才需求 协同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报告,分析了未来航天“系统工程、专业耦合、前沿技术”的三大趋势,探讨了当前航天科技人才需求情况,提出了多模创新、实践创新容错机制。赵鸿铎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基于对卓越工程师的内涵理解,介绍了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四链贯通”培养体系,分享了同济大学深度产教融合、环同济共生圈,国际联合培养等改革措施。杨院教授以“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工程博士培养标准探索与系统优化”为主题,介绍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地位、探讨了工程博士培养标准框架,强调文化、战略、技术和扎根一线的作用,提出优化工程博士培养体系的举措。
论坛执行主席
现场嘉宾作报告
线上嘉宾做报告
在交流研讨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研究生院领导和中国船舶集团企业代表纷纷发言,代表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不同高校和协同企业,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和评价面临的问题与困惑等。
论坛主席杨卫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一般的工程硕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同,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念探索、目标设定、培养质量、评价维度和认证体系等,强调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要体现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要主动探索新规律、新标准、新范式,同时超前思考和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杨卫院士认为,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面向多元对象,在长期探索中逐步形成跨界、跨机构的工程领域硕博研究生培养模式,未来应持续探索围绕以知识、技能、价值观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设定区别学术学位和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确立符合卓越工程师成长规律的评价维度,建立通用的工程领域人才认证体系。
各位专家围绕“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评价”主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与会者反响热烈,深切感受到会议组织精心策划,专家报告精彩纷呈,线上线下受益良多,普遍认为本次分论坛既从理论上拓展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与评价的研究视角,推动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又有力提供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以及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与评价标准的思考。计划今后将继续举办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评价高端论坛,持续思考和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