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2015年10月25日,首次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共同举办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400多名来自国内外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与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五年全球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主题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展望2020”。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欧洲大学联盟博士教育委员会主席梅丽塔•克瓦塞维克等应邀在论坛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论坛的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由学位中心主任王立生主持。
刘利民副部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展望了未来五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中国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质量监督保障 体系的设想,介绍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路,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基本设想。利民副部长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意义与价值,并希望论坛持续、定期举行,以共谋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大局,共建全球研究生教育共同体。
赵沁平院士以“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二十个问题”为题作了大会主旨报告。他主要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研究生教育规律、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调节机制、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学位授权审核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生教育文化等问题。
梅丽塔•克瓦塞维克女士的主旨演讲题为“欧盟视角下的博士生教育”。她重点报告了欧洲博士生教育的社会背景、质量保障、国际化进展。展望未来,她认为,大学面临着系统变革、卓越战略、开放获取、信息化与大学排名等诸多机遇与挑战。
杨卫院士以“基础研究的中兴与研究生教育的勃发”为题,重点阐述了基础研究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他指出,自然科学基金在选题引导、资助规模、同行交流、 导师评价、论著标记、诚信监督等方面与研究生教育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他强调,资助教育就是资助未来,促进科研与教育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使命。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主持了“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分论坛。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黄宝印作了题为“适应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题演讲;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顾问布莱恩•米切尔报告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挑战”;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杨斌发表了题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与嬗变”的精彩报告;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国际关系主管克里夫特•汉库克围绕“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作用和英格兰研究生教育成功的保障”作了主题演讲。
教育部学位中心副主任任增林主持了“跨境研究生培养与质量保障”分论坛。教育部学位中心主任王立生以“跨境教育与质量保障”为题进行主题演讲;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主席野上智行报告了“日本有质量保障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报告了“跨境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北京大学的实践”; 澳大利亚研究生教育院长与主任委员会召集人 劳拉•普乐沃伦报告了“澳大利亚研究生教育:培养高质量、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的最佳实践”。
与会代表认真聆听了国内外嘉宾的精彩报告,并且围绕大会和分论坛主题进行了互动研讨。中外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主题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务实高效,对推进国际间研究生教育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深化互信、合作共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转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