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7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会议暨研究型大学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研教委)、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和《研究生教育研究》杂志社、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高等教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近200所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等的60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研究生齐聚一堂,共谋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会议还吸引近8000人次在线参会。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颖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张淑林研究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研教委主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刘惠琴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开幕式由研教委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锋亮教授主持。
方颖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动力,研究生教育需着力破解规模质量协同、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优化、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厦门大学立足百年办学积淀,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本研一体化培养体系,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评价改革;强化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路径,构建学科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聚焦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构建校企“四共”“四通”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依托潘懋元先生开创的高等教育学科优势,以培养一流教育学研究生为目标,创建了“跨学科·国际化·硕博一体化”的教育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理论·调研·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学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厚植基础·自主探索·引领方向”为特色的一流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为造就扎根中国大地、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学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者,厦门大学正着力推进“有组织科研 全链条育人”的创新培养模式,重点打造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新型育人平台,全面提升教育链与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淑林副会长代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引领标杆作用,有关高校应当进一步增强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切实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成果。
刘惠琴主任在致辞中回顾了研教委近一年来在开展战略和理论与实践研究、多方合作共建年度交流学术平台、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位点建设以及研究生教育研究机构建设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她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研究生教育研究担负着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应加强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提出研教委将进一步推动高校研究生院与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院共建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研究生教育学二级学科,促进研究生教育学早日进入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为研究生教育学繁荣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
本次论坛以研究型大学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研究生教育与“双一流”高校建设、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等议题展开。专家学者的报告内容覆盖人工智能驱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导学关系、博士生就业、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等多个热点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国际,全面检视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使命和任务,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凝聚了宝贵智慧。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鲍威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汇聚了全国研究力量,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逻辑。论坛议题丰富,层次多元,充分体现了当下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理论活跃度和问题导向性。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团队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学术对话、政策研究、跨界合作,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理论支撑与知识源泉,在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刘惠琴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研教委将持续与有关高校一起搭建研究生教育研究和交流平台,以更好地交流成果,启迪智慧,激发创新,促进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她宣布,明年的年会将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欢迎大家聚首武汉,共襄盛举。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